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台灣之光~一位熱愛音樂的音樂人

24歲吳曜宇 獲貝桑松青年指揮首獎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聯合報

二十四歲的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研究所學生吳曜宇, 榮獲法國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首獎。 這是台灣繼國家交響樂團現任音樂總監呂紹嘉一九八八年於二十八歲 獲獎後,再度有人於此賽掄魁。

兩年一度的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 是全球最重要的指揮賽事之一。吳曜宇獲首獎外, 還獲最佳觀眾獎以及樂團獎,獎金共一萬兩千歐元( 約台幣四十八萬元); 他也同時贏得大賽首獎與全球多個樂團的演奏合約。

獲獎後,吳曜宇雖然意外又開心,仍謙虛表示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高興到明天就好,「現在甚至要更戒慎恐懼」。

在台灣樂壇大獎史上,吳曜宇是少見非音樂科班出身, 並由台灣本土培育、尚未留洋深造者。他自小學鋼琴及小提琴, 熱愛音樂,大學就讀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系, 曾擔任元智管弦樂團團長。 畢業後以第一名考入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主修指揮, 師從徐頌仁及張佳韻。

呂紹嘉聽聞吳曜宇獲獎,歡喜表示在他之後二十五年, 又有第二個台灣人得首獎,「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呂紹嘉說, 讓他特別高興的是吳曜宇還沒長留海外吃洋墨水,「 可見台灣本土出品的就很棒,台灣實在該對自己有信心, 不要一直認為國外來的什麼都好。」

在北藝大音樂系歌劇班指導吳曜宇的教授林惠珍盛讚, 吳曜宇是她任教二十多年來最有才氣的學生,「 對音樂的敏感和銳利度,不是這個年紀會有的」。她指出, 吳曜宇整個人彷彿只想著音樂,總是一坐下來就開始彈琴。

本次貝桑松指揮大賽共來自四十六個國家、兩百九十六人報名初選, 二十人獲得在貝桑松比賽的資格,包括歐洲及中日韓各國, 台灣占了三人,分別是吳曜宇、曾憲文、范楷西。 最後由吳曜宇及范楷西進入五人準決賽名單。

吳曜宇:沒進音樂班 讓我更熱中音樂
記者何定照/台北巴黎專訪/聯合報
身為法國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本屆首獎、最佳觀眾獎、 樂團獎三冠王,且是準決賽最年輕選手, 吳曜宇正式學指揮其實才兩年。從小熱愛音樂又有好表現的他, 卻從未想過要進音樂班,「沒進音樂班,我才能更熱中在音樂內」。
吳曜宇說,他從未把音樂班列入人生選項,「 這樣才不會有任何壓力」; 如今他雖然可能在器樂技巧上比不上別人,「 但對音樂的熱忱卻多了更多」。

就讀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系時,吳曜宇除了曾參加鋼琴、小提琴比賽, 也在管樂社開始摸索指揮,並擔任元智管弦樂團團長。

他不但勤讀譜,視為增進自己曲目的唯一方法, 也仔細聽看他人錄音及音樂會的各種詮釋,「做出我想做的、 別人沒聽過的東西」;如此自我訓練, 讓他在貝桑松決賽指揮史特拉汶斯基戲劇性強、氣勢磅礡的「火鳥」 時,得以別出心裁、著重音樂陰柔細緻的部分,「 呈現生命更多的層次感」。

考入北藝大音樂系碩士班後, 吳曜宇跟隨同樣也非音樂科班出身的指揮徐頌仁, 很感謝徐頌仁讓他從無到有、建立許多指揮觀念;他透露, 自己最心儀的指揮是已逝的德國傳奇指揮大師小克萊巴,「 我常以臨摹的心態觀賞他指揮」。

每位指揮都有其特殊風格, 吳曜宇則每次指揮時身體都跟著音樂搖來擺去, 雙手在空中波浪般比畫,賽後被別人稱讚有如「畫家」。吳曜宇說, 他很喜歡讓音樂存在於身體裡,自然散發出來,「 這也是受了小克萊巴和呂紹嘉老師的指揮風格影響吧!」

獲得大獎,頓時桂冠加身,外界都問他有何掌握音樂訣竅, 吳曜宇沉穩中卻仍顯得靦腆:「我從不覺得自己掌握了音樂精髓, 在內涵與風格方面,我還有太多要學。」他說自己還沒法給人建議, 下一步是和貝桑松簽約的幾個法國樂團合作,又有好多譜得讀,「 我賽後比賽前還緊張!」

吳曜宇將於十月四日、五日北藝大關渡藝術節期間, 於北藝大音樂廳指揮貝里尼歌劇「夢遊女」,由林惠珍導演, 北藝大歌劇管弦樂團及合唱團演奏, 這將是吳曜宇獲獎後國內首場音樂會。

呂紹嘉:音符背後 要有人文視野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聯合報
吳曜宇以非音樂科班出身獲國際指揮賽首獎,並說「沒念音樂班, 我更能熱中音樂」,二十五年前也獲同樣大獎、 也非音樂科班出身的呂紹嘉深有同感:「我很高興後面有追隨者。」
呂紹嘉說,學音樂的人,不管是不是主修音樂, 最重要的是要有開闊的心胸、接觸的廣度; 台灣目前音樂班很注重技術,更會專注樂器本身, 且得學不只一樣樂器,以致人文教育較缺乏。

「學音樂,該想像音符背後的東西。」呂紹嘉說, 學樂器的專注力往廣度發展,對不論是曲式、詮釋、 歷史背景等了解都極有幫助,「保持深思的習慣, 音樂才能走得更長遠。」

他表示,台灣經濟掛帥,音樂教育太講究立竿見影,「 學藝術是百年樹人,不能都用利益關係衡量; 教育美學該以長遠角度去看。」

呂紹嘉當年台大心理系畢業後,才展開音樂深造, 吳曜宇的老師徐頌仁,則是原本念師大物理,後改念台大哲學, 都從小愛音樂,卻未選擇念科班,最後仍然走出音樂坦途。

今年年中獲馬勒指揮大賽銀牌的莊東杰,雖是音樂班出身, 赴美時卻改讀統計系,直到面臨就業才重回音樂懷抱。 他認為台灣音樂班確實如呂紹嘉等人所說缺乏廣度,但「 國內任何學科都有此問題」,他則是念音樂班時, 舞台來得太理所當然,以致不懂珍惜;一旦沒念了,舞台頓時消失, 才體會舞台對他多麼重要。

小提琴家胡乃元說,國內音樂班太重技術,而且在家長認為「 學越難的越好」壓力下,小小年紀動輒就要學帕格尼尼炫技曲目。 結果許多人變成只練會幾首難的,以為技巧練到就表示「學得好」; 但其實音樂毫無感情及深度,基礎也沒打穩, 很多基本曲目根本不會拉。

台灣指揮放光芒 躍登國際樂壇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指揮在國際頻放光芒,今年除了吳曜宇拿下大賽首獎, 台灣法國號之父莊思遠的兒子莊東杰, 也在年中贏得馬勒指揮大賽銀牌; 與吳曜宇一起拿到貝桑松比賽資格的曾憲文、范楷西, 則分別就讀柏林藝術大學、德國斯徒加特音樂院最高文憑。
細數躍登國際樂壇的台灣指揮, 現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呂紹嘉, 曾任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 前年還獲邀指揮國際名團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成為指揮該團的首位台灣人,拿過貝桑松、 義大利佩卓第與荷蘭孔德拉辛三項指揮大賽首獎。

國家交響樂團前任音樂總監簡文彬, 則獲聘德國萊茵歌劇院終身指揮,同樣是華人罕見殊榮, 近年在歐名氣直升。

女指揮在樂壇較難出頭,來自台灣的陳美安與關琦安名列英雌榜。 陳美安擔任美國孟斐斯交響樂團及芝加哥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還曾獲丹麥Malko國際指揮大賽, 是四十年來唯一女性首獎得主; 關琦安則是美國哈德福交響樂團第十任音樂總監, 是該團史上首位亞裔女性指揮,近年推動「城市音樂」 幫助弱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