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協奏曲介紹

「協奏曲」(Concerto)是從義大利文來的,原指:「一群音樂家在音樂會裡頭演奏或是演唱」,也就是「音樂會」的意思。


 


十七世紀時,協奏曲代表一種以樂器為人聲伴奏的合唱音樂;十八世紀以後,協奏曲才變成由一個獨奏樂器與一個交響樂團對奏的音樂形式。十九世紀浪漫樂派時,協奏曲數量達到高峰,獨奏樂器所能展現的音色、樂曲的難度,在在考驗演奏者的技巧,這個時代的協奏曲作品都是傳世經典之作。 協奏曲 (Concerto) 的字源為義大利文 Concetare,有彼此合作或競賽之意。

協奏曲在巴洛克時期 (Baroque Period, 1600-1750) 有兩種模式,一類是「大協奏曲」 (Concerto Grosso),一類是「獨奏協奏曲」 (Solo Concerto)。大協奏曲是巴洛克時期協奏曲的主幹,是一小型樂器組和一管弦樂團共同合作的協奏曲。獨奏協奏曲是以獨奏家為主的協奏曲,發展的時機則遲至巴洛克晚期才開始,當時最著名的獨奏協奏曲是維瓦第的《四季》,最著名的大協奏曲則是以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為代表。

獨奏協奏曲發展至古典樂派時期 (Classical Period, 1750-1820)遂成為主流,大協奏曲則逐漸沒落,特別是當作曲家本人擅長某一樂器時,都會以創作幾首獨奏協奏曲來證明自己對樂器掌握的能力,常見的獨奏樂器為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現在我們說的協奏曲常指的就是這種精彩華美獨奏協奏曲。

古典樂派協奏曲的結構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奏鳴曲式的快板
第二樂章 慢板
第三樂章 快板



協奏曲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特點是「裝飾樂段」 (Cadenza),大多出現在第一樂章結束前。裝飾奏演出時,樂團完全停止演奏,由獨家者一人獨挑大樑。裝飾奏具有炫耀技巧的意味,同時也製造出一個令人嘆息的高潮。然而,裝飾奏有時候並不只出現在第一樂章,也有出現在第三樂章的,甚至有些罕見的例子在第二樂章安排裝飾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